烧光400亿 销量仅为0!为什么还有人信贾跃亭?(组图)

足足折磨贾老板9年的FF91,这回终于到了亮相时刻。

贾跃亭用了三个“九年”形容,“九年冒险、九年磨难、九年不屈”,发布会带了层滤镜,乍一看以为是贾老板的个人纪录片。

曾经贾跃亭的造车不断跳票,有人比喻,“堪比拼夕夕的最后一刀,永远无限接近量产,永远都差临门一脚。”

如今贾老板的新车,终于不是PPT了,但似乎也没好到哪去。

在3月底的发布会上,人们大失所望,只看到了一个车架子,还是刚喷完漆的那种,虽然4月份整车是出来了,可更多细节还要等月末的终极发布会公布。

有网友毫不留情掀开了贾老板的遮羞布:

“在让市场失望这件事情上,贾跃亭从来都没让市场失望过。”

FF曾经想跟乐视撇清关系,但如今,处处都离不开贾跃亭的影子。

贾跃亭的汽车梦,如果被批不靠谱,真正有问题的绝不止是他。

法拉第未来,又爱又恨的男人是贾跃亭众所周知,FF一直是贾跃亭“下周不回国”的救命稻草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,其实FF的救命稻草也是贾跃亭。

第一次,被救命。

2014年,当时还不是老赖的贾跃亭,第一次去美国FF公司考察的时候,工厂内破败萧条,荒草丛生。

整个公司据说只有一名员工打卡上班,厂内也无任何生产设备。

或许是FF创始人造车的热情打动了贾跃亭,当时大手一挥投资FF,也正是这个决定,让FF公司起死回生。

毕竟,那时贾跃亭还不是“老赖”,乐视也正处于业务巅峰期,FF只是作为贾跃亭庞大乐视超级汽车计划里的一环。

第二次,被成名。

很快,乐视暴雷,在国内一片怒骂声下,贾跃亭直接登上飞往美利坚的航班。

讨债的人问贾跃亭在干嘛?为何不还钱?啥时回国?得到的回答统统是造车。

至于为啥非呆在美国造车,还是因为贾老板心系FF,“一旦回国之后又来不了美国,FF的融资就没戏了,就垮了。”

贾跃亭的回应,让名不见经传的FF出现在大众视野,一夜黑红。

与此同时在经营上,过去贾跃亭做乐视的两大杀招,也让FF“继承”,并成功从小白逆袭变身。

1.造词大师

FF被贾跃亭造了不少新词,跟乐视的“生态化反”比,有过之无不及。

比如“准”量产车,指的是准备量产的量产车。

FF的车主叫“塔尖用户”。“交付到全球塔尖用户手中,尽快达成全球超级塔尖用户市场第一的目标。”

以及重新定义“里程碑”,FFF有7个里程碑,3种交付模式。

2.融资高手

为了尽快让FF91投产上市,虽然贾跃亭自己还深陷资金危机,却在美国拉到一轮10亿美元融资。

贾跃亭甚至还动用人脉,让FF搭上一条产业链快车,“FF公司与湖北黄冈市政府达成了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框架协议,计划将未来的FF中国总部迁至黄冈。”

FF,就这样靠着贾跃亭的两大杀招,从一个不知名的三流车企,快速成为人尽皆知的三流车企。

然而,过于依赖贾跃亭这个大树,也给FF带来了阴影。

有乐视丑闻在先,无论贾跃亭使出浑身解数,FF从开始就不受人们待见,甚至被嘲讽“割韭菜”。

几十场发布会,却从未卖过一辆车在国内,造车大佬们一发布新车,哪怕绞尽脑汁把喉咙喊破,都很难得到大众关注。

但FF,这个在国内还没影儿的车,总能轻松让很多人惦记。

在它被机构做空,直指“不认为FF公司能卖出哪怕一辆汽车”的时候,网友还能及时补刀:这不是做空,是打假。
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FF创造了两个“奇迹”:

FF还没量产,就能搞出大大小小几十场发布会,官方强调车型多次升级,核心子系统、技术平台也是多轮迭代。

FF至今未卖出过一辆车,但融资已经超过350亿。

很多人都以为FF撑不过3年,没想到这些年,FF不仅没死,存在感反倒是越来越强。

1.互联网打法卷效率

很长时间,外界都在质疑FF的研发能力,甚至有没有真的在生产。

曾有媒体走访FF公司内部,发现它似乎真的有在“好好造车”。

腾讯棱镜报道,FF员工们一心扑在工作上。有员工透露,“早上八点到公司,就已经找不到停车位。”

FF75%的员工是研发,背景也是充满大厂光环:大多来自特斯拉、苹果、谷歌。

FF不仅有两栋办公室小楼,还把互联网思维用到了极致。为了提高沟通效率,设计电机的人和生产电池的人坐在一起,FF甚至还不设CEO、COO等职位。


FF美国办公室 图源:棱镜

这种思维更夸张到,一般的车的安全测试都是做实体实验,而FF剑走偏锋,要用大量电脑模型代替实体车,美其名曰降低成本。

负责人特意强调,“大车厂要在一个环节碰撞15辆车,才能进行下一步,而我们借助软件的帮助,只需要5辆汽车。”

只用5辆车做考核的结果就是,FF也跟互联网公司一样,产品研发速度狂飙,只用了2年半,就造出百万级豪车FF91。

2017年,FF高调发布FF91,自信满满喊出“最强动力电动车”,然而不出意外的话还是要出意外了。

在现场,有人让贾跃亭试试自动泊车功能:“您只需一按。”不料贾总按下后,这台展示车并没有动。

更尴尬的是,发布会第二次试图让这台展示车进行自动泊车演示,它又一次罢工。

除此之外,FF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,对于车内功能的介绍也是几乎没有,完全不像正常的发布会。

2.“纯手工造”秀肌肉

新车出师不利以后,FF也低调了一段时间,开始闷声造工厂,为量产做准备。

去年2月,贾跃亭在汉福德制造工厂搞了场发布会,对外公开FF最新进展。

本来是想展示造车有多匠心,没想到更加深了人们对FF难量产的认知。

都2022年了,FF的工厂看上去还是不够先进。

从直播看,整个工厂里没有流水线、没有压铸机,只有工人在拧螺丝,上演一出“纯手工打造”,这也直接解答了很多人对FF为何这么难量产的困惑——生产线似乎还不够成熟。

市场的反应也很诚实。

贾跃亭曾称新车订单量超过6万张,“订单量远远大于产能”,然而现实却是,2022年财报显示,仅有401个订单支付了订金。

卷效率、秀肌肉,FF哪样也没落下,但最后交出的成绩单却如此难看。

赶上网红车企倒闭潮,FF真就生不逢时?看似如此不靠谱的FF,能活了9年,当然不是靠梦想。

其实FF并不缺送钱的人,这些年累计融资了近400亿。

很多人都好奇,到底是谁在支持FF,或者说,在支持贾跃亭?

刀哥一挖,还真有不少人。比如某科技公司副董事长徐新颖曾说,投资FF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投资贾跃亭这个人,希望支持他站起来,“毕竟当年唯一能单挑马云、马化腾。”

甚至FF在没卖出一辆车的情况下就能上市,上台敲钟的代表,有前任美国州财长、汽车供应商副总裁,连预定车主都是美国著名投资人。

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FF全球合伙人。

今年2月,贾跃亭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,发文感谢这些合伙人,帮助FF完成了1.35亿美元融资。

之所以支持FF,是因为“只有FF取得巨大的成功,贾跃亭才能实现足额甚至超额还清债务,对债权人尽责到底的愿望。”

在这些人眼里,贾跃亭纵然有诸多黑历史,风水轮流转,“可以是快翻身的中国马斯克,也可以成为世人敬仰的超级英雄。”

但这些精神合伙人忘了,新能源车的时代早已变了,留给新人造车的逆袭可能性越来越小。

贾跃亭当年刚下场造车的时候,新势力才诞生,新能源还是一片掘金蓝海,蔚小理刚诞生,比亚迪还只是一个三线车企。

9年过去,蓝海变死亡红海。

在FF量产车终于面世的时候,前途、拜腾、爱驰汽车等同行接连传出负面消息,曾经都喊出“赶超特斯拉”的目标,如今却都变成求生。

此外,在车机已经成标配的背景下,贾跃亭的“互联网生态汽车”概念,不仅不新鲜,甚至很鸡肋。

抛开大环境不谈,从FF 91 Futurist要做的来看,它瞄准的是百万级豪车市场,这个市场本身对车企的资金实力要求也相当苛刻。

毕竟土豪比亚迪做出的百万豪车叫好不叫座,还有法拉利、迈巴赫、劳斯莱斯等,这些豪车全年销量不过3万多,对于背后不差钱的大财团来说,比起销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形象。

而穷小子FF,既没有法拉利的豪气,更不是赚钱大王比亚迪。

一边,是强调从研发到配置都最牛逼,但另一边又总是在哭穷。

财报显示,FF上一财年净亏损达到5.52亿美元,公司成立九年来的累计亏损约合240亿。

可以说,FF从诞生开始,就活得很拧巴。

结语:

这些年跟着贾跃亭,FF算是学到了不少“精髓”。

去年12月,FF新任CEO陈雪峰预计,FF 91 Futurist将于今年3月底开始量产,并在4月底前完成交付,而唯一限定条件就是:

需要有1.5亿至1.7亿美元资金。

说白了,就是投资人该给FF打钱的时候了。

这种要钱路子还在继续。据最新路透报道,FF91 Futurist的首批交付时间,还要再延迟两个月,称将取决于“大量的额外融资”。

总之,在FF的逻辑里,如果量产不了,那一定是钱不到位,曾几何时,这也是贾跃亭的完美逻辑。

过去贾在中国找钱,信任破产后开始在全球找人找钱。

如果FF信任再破产,合伙人该去哪里找呢?

推荐阅读